戴善甫一作戴善夫,元代杂剧作家。生卒年不详。真定(今河北正定)人,江浙行省务官,与《柳毅传书》剧作者尚仲贤同里同僚。作杂剧5种,现存《陶学士醉写风光好》,有《元曲选》等刊本;《柳耆卿诗酒江楼》存部分曲文明沈采《四节记》卷4《陶秀实邮亭记》剧情与《风光好》相同,已佚。 ...
戴善甫。 戴善甫一作戴善夫,元代杂剧作家。生卒年不详。真定(今河北正定)人,江浙行省务官,与《柳毅传书》剧作者尚仲贤同里同僚。作杂剧5种,现存《陶学士醉写风光好》,有《元曲选》等刊本;《柳耆卿诗酒江楼》存部分曲文明沈采《四节记》卷4《陶秀实邮亭记》剧情与《风光好》相同,已佚。
掌机沙,元代诗人。字密卿。回回人。本西域阿鲁温氏。世居七河及楚河流域。祖哈散仕元,官至礼部尚书。本人曾学诗于萨都剌,工诗,诗作秀美,风流俊爽,有“才子”之称。作品多佚,仅存《西湖竹枝词》1首。 ...
掌机沙。 掌机沙,元代诗人。字密卿。回回人。本西域阿鲁温氏。世居七河及楚河流域。祖哈散仕元,官至礼部尚书。本人曾学诗于萨都剌,工诗,诗作秀美,风流俊爽,有“才子”之称。作品多佚,仅存《西湖竹枝词》1首。
伯颜,一名师圣,字宗道,哈剌鲁氏,隶军籍蒙古万户府,世居开州濮阳县。是元代学者。伯颜生三岁,常以指画地,或三或六,若为卦者。六岁,从里儒授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,即成诵。十八年,河南贼蔓延河北,伯颜言于省臣,将结其乡民为什伍以自保,而贼兵大至,伯颜乃渡漳北行,邦人从之者数十万家。至磁,与贼遇,贼知伯颜名士,生劫之以见贼将,诱以富贵,伯颜骂不屈,引颈受刃,与妻子俱死之,年六十有四。有司上其事,赠奉议大夫、佥太常礼仪院事,谥文节。伯颜平生,修辑《六经》,多所著述,皆毁于兵。 ...
伯颜。 伯颜,一名师圣,字宗道,哈剌鲁氏,隶军籍蒙古万户府,世居开州濮阳县。是元代学者。伯颜生三岁,常以指画地,或三或六,若为卦者。六岁,从里儒授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,即成诵。十八年,河南贼蔓延河北,伯颜言于省臣,将结其乡民为什伍以自保,而贼兵大至,伯颜乃渡漳北行,邦人从之者数十万家。至磁,与贼遇,贼知伯颜名士,生劫之以见贼将,诱以富贵,伯颜骂不屈,引颈受刃,与妻子俱死之,年六十有四。有司上其事,赠奉议大夫、佥太常礼仪院事,谥文节。伯颜平生,修辑《六经》,多所著述,皆毁于兵。
吉水(今江西吉水)人。官翰林检讨。善行草书,其隶法师蔡邕,为昌所重。《续弘简录》. ...
杨元正。 吉水(今江西吉水)人。官翰林检讨。善行草书,其隶法师蔡邕,为昌所重。《续弘简录》.
(1285—1356)元绍兴馀姚人,字子英,号东皋处士。尝任芦花场典史,后弃去。从黄叔英游,益知道德性命之奥,自是学愈粹,而行愈高。居家不仕,行游湖山间。 ...
王士毅。 (1285—1356)元绍兴馀姚人,字子英,号东皋处士。尝任芦花场典史,后弃去。从黄叔英游,益知道德性命之奥,自是学愈粹,而行愈高。居家不仕,行游湖山间。
陈克明,江西临川县人,元代散曲家。约生于公元一三○○年,卒于一三七五年之后。由元入明。著有《环籁小稿》、《一笑集》等。(明)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评其词“如九畹芳兰”。 ...
陈克明。 陈克明,江西临川县人,元代散曲家。约生于公元一三○○年,卒于一三七五年之后。由元入明。著有《环籁小稿》、《一笑集》等。(明)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评其词“如九畹芳兰”。
(1238—1320)元真定获鹿人,字仲常。元好问弟子。至元十年,以荐为符宝局掌书。累擢为翰林待制。每侍读,世祖辄令大臣听受。二十九年迁正议大夫、枢密院判官。成宗即位,迁中奉大夫、翰林学士,以病归。三年,起为工部尚书,拜征东行省参知政事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。 ...
王思廉。 (1238—1320)元真定获鹿人,字仲常。元好问弟子。至元十年,以荐为符宝局掌书。累擢为翰林待制。每侍读,世祖辄令大臣听受。二十九年迁正议大夫、枢密院判官。成宗即位,迁中奉大夫、翰林学士,以病归。三年,起为工部尚书,拜征东行省参知政事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。
与恭字行己,号懒禅,上虞人。馀姚九功寺僧。 ...
与恭。 与恭字行己,号懒禅,上虞人。馀姚九功寺僧。
字中立,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)人。《书史会要》。 ...
卫德辰。 字中立,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)人。《书史会要》。
(1289—1359)元徽州婺源人,字以文。事父母以孝闻。家贫勤苦自励。通六经诸子学,为文明洁精深。初为怀孟教授,调编修官,历监察御史,弹劾不避权贵。仕至礼部员外郎。 ...
程文。 (1289—1359)元徽州婺源人,字以文。事父母以孝闻。家贫勤苦自励。通六经诸子学,为文明洁精深。初为怀孟教授,调编修官,历监察御史,弹劾不避权贵。仕至礼部员外郎。
[元](约公元一三二九年前后在世)(一作大用)字、里、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,约元文宗天历中前后在世。 ...
吕天用。 [元](约公元一三二九年前后在世)(一作大用)字、里、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,约元文宗天历中前后在世。
李子中,生卒年不详。大都(今北京)人。元朝杂剧家。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。曾官知事,除县尹。所作杂剧凡二种: 《崔子弑齐君》、 《贾充宅韩寿偷香》 。又《重订曲海总目·元人杂剧》著录李子中尚有《范蠡归五湖》其本事殆取自《史记》卷四十一《勾践世家》中范蠡事改编而成。 《元人杂剧钩沉》中辑有元杂剧作家赵明道《陶朱公范蠡归湖》第四折。 ...
李子中。 李子中,生卒年不详。大都(今北京)人。元朝杂剧家。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。曾官知事,除县尹。所作杂剧凡二种: 《崔子弑齐君》、 《贾充宅韩寿偷香》 。又《重订曲海总目·元人杂剧》著录李子中尚有《范蠡归五湖》其本事殆取自《史记》卷四十一《勾践世家》中范蠡事改编而成。 《元人杂剧钩沉》中辑有元杂剧作家赵明道《陶朱公范蠡归湖》第四折。
王仁辅,字文友,巩昌(今甘肃省陇西县)人。两娶皆吴人,故多知吴中山水人物,作无锡县志二十八卷,侨居无锡梅里乡祗陀村(今东亭乡长大夏村),终年61岁。无子,门人倪瓒赡之终其身,死为之服址丧而葬。 ...
王仁辅。 王仁辅,字文友,巩昌(今甘肃省陇西县)人。两娶皆吴人,故多知吴中山水人物,作无锡县志二十八卷,侨居无锡梅里乡祗陀村(今东亭乡长大夏村),终年61岁。无子,门人倪瓒赡之终其身,死为之服址丧而葬。
范居中,元代戏曲作家,字子正,号冰壶,生卒年不详,杭州人。其父玉壶,以名儒而假卜术为业,居杭州三元楼前。居中精神秀异,学问渊博。尝出大言矜肆,以为笔不停思,文不阁笔,人之其有才,不敢难也。其妹亦有文名,大德间被召入京,居中亦北行。终于才高不见遇,而卒于家。善操琴,能书法。工乐府,擅制南北合腔,与戏曲作家施惠、黄天泽、沈珙相友善,尝合作杂剧《鹔鹴裘》,已佚。钟嗣成《录鬼簿》吊词曰:“向、歆传业振家声,羲、献临池播令名。操焦桐,只许知音听。售千金,价不轻。有谁知,父子才情?冰如玉,玉似冰,比壶天,表里流清。”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称其词曰:“势非笔舌可能拟,真词林之英杰”。 ...
范居中。 范居中,元代戏曲作家,字子正,号冰壶,生卒年不详,杭州人。其父玉壶,以名儒而假卜术为业,居杭州三元楼前。居中精神秀异,学问渊博。尝出大言矜肆,以为笔不停思,文不阁笔,人之其有才,不敢难也。其妹亦有文名,大德间被召入京,居中亦北行。终于才高不见遇,而卒于家。善操琴,能书法。工乐府,擅制南北合腔,与戏曲作家施惠、黄天泽、沈珙相友善,尝合作杂剧《鹔鹴裘》,已佚。钟嗣成《录鬼簿》吊词曰:“向、歆传业振家声,羲、献临池播令名。操焦桐,只许知音听。售千金,价不轻。有谁知,父子才情?冰如玉,玉似冰,比壶天,表里流清。”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称其词曰:“势非笔舌可能拟,真词林之英杰”。
字仲昌,椒之子。初能言,即问道是何物,众不能答,概然失笑而叹。五岁欲传经籙,父曰∶“且读儒书。”对曰∶“祖书不读,读他书何为?十岁嗣教,能辟谷导引之道,日行数百里,后入青城山不知所终,元至正十三年赠“玉清辅教弘济真君”。 ...
张回。 字仲昌,椒之子。初能言,即问道是何物,众不能答,概然失笑而叹。五岁欲传经籙,父曰∶“且读儒书。”对曰∶“祖书不读,读他书何为?十岁嗣教,能辟谷导引之道,日行数百里,后入青城山不知所终,元至正十三年赠“玉清辅教弘济真君”。
王寔,字安节,元无锡人。元至正间仕至临江同知。 ...
王寔。 王寔,字安节,元无锡人。元至正间仕至临江同知。
淑贞,馀干人,谭友妻。 ...
董淑贞。 淑贞,馀干人,谭友妻。
阚志学 ,生卒年、生平不详。元代散曲作家。时有盍志学学士,不知是否同为一人。 ...
阚志学。 阚志学 ,生卒年、生平不详。元代散曲作家。时有盍志学学士,不知是否同为一人。
致中字鹤龄,号华阳山人,宛陵人。 ...
何致中。 致中字鹤龄,号华阳山人,宛陵人。
张弘范(1238年—1280年),字仲畴,易州定兴人,元朝初期重要将领,名将张柔第九子,曾参加过襄阳之战,后跟随元帅伯颜南下攻打南宋,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,曾击败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,官居江东道宣慰使,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。至元十七年(1280年)正月十日病死,时年四十三岁。元世祖赠予银青荣禄大夫、平章政事,予谥武烈。元武宗至大四年(1311年),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、太师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、齐国公,改谥忠武。元仁宗延祐五年(1319年),加赠“保大功臣”,加封淮阳王,予谥献武。 ...
张宏范。 张弘范(1238年—1280年),字仲畴,易州定兴人,元朝初期重要将领,名将张柔第九子,曾参加过襄阳之战,后跟随元帅伯颜南下攻打南宋,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,曾击败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,官居江东道宣慰使,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。至元十七年(1280年)正月十日病死,时年四十三岁。元世祖赠予银青荣禄大夫、平章政事,予谥武烈。元武宗至大四年(1311年),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、太师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、齐国公,改谥忠武。元仁宗延祐五年(1319年),加赠“保大功臣”,加封淮阳王,予谥献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