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别薛华

重别薛华朗读

明月沉珠浦,秋风濯锦川。

楼台临绝岸,洲渚亘长天。

旅泊成千里,栖遑共百年。

穷途唯有泪,还望独潸然。

译文

明月照在冒珍珠似的水泡的江水上,秋风洗刷着能把锦缎洗得更好看的锦江。

这分别的地方,有楼台,紧靠着又高又陡的江岸;有洲诸,很长很长,长得要跟远天连起来。

旅途飘泊,现在要以千里计数了;而凄凄惶惶的情景,看来要陪伴我一辈子了。

眼前的穷途末路,只能叫我眼泪洗面;回头看看我走过的里程,也只能叫我潸然出涕。

注释

沉珠浦:河岸的美称。浦,江岸。

濯(zhuó)锦川:即锦江。岷江分支之一,在今四川成都平原,传说蜀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,濯于他水,则锦色暗淡,故称。

绝岸:陡峭的江岸。洲渚(zhǔ):水中小块的陆地。

亘(gèn):绵延。

长天:辽阔的天空。

旅泊:飘泊。旅,一作“飘”。

栖遑(xī huáng):同“栖皇”,奔波不定,神情不安。遑,一作“迟”。

潸(shān)然:流泪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聂文郁 .王勃诗解 .青海 :青海人民出版社 ,1980 :105-106 .

2、(唐)王勃著 倪木兴 选注 .初唐四杰诗选 .北京 :人民文学出版社 ,2001 :21-22 .

重别薛华创作背景

  此诗是咸亨元年(670)诗人在蜀中与薛华再次分别时所作。

参考资料:

1、(唐)王勃 著,杨晓彩,姜剑云 解评 .王勃集 .山西 :山西古藉出版社 ,2008 :23-24 .

  这首诗的创作特点是随心而发,直抒胸臆。面对好友,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愤懑凄苦,倾泻无遗。

  诗的首联不仅写出时间、地点,还暗含了自己的不满,用夜明珠自喻,说明自己的遭遇如同夜明珠,虽然璀璨夺目,但埋没在泥沙中不能熠熠发光。

  第二联直接写眼前景物,视线由近及远,极为开阔。秋天的江水如同郦道元《水经注》中描绘的景象:“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。”凄凉悲苦之情由景而生。

  第三联很自然地过渡到抒情,面对滔滔江水,诗人产生旅泊千里、栖遑百年的感觉,李煜的词句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(《虞美人》)是最好的概括。

  最后一联,诗人难以自已,直接写出与好友即将离别,漫漫旅途,只有泪水相伴的悲凉和哀愁。诗中反映出沛王府放逐事件对王勃是致命一击,乐观向上、热情豪放的王勃渐渐远去,凄凉悲苫、忧郁彷徨的王勃开始出现。

  此诗写景浩荡开阔,抒情真实自然,借景传情,景中见情。

王勃

王勃(649或650~676或675年),唐代诗人。汉族,字子安。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王勃与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齐名,世称“初唐四杰”,其中王勃是“初唐四杰”之首。唐高宗上元三年(676年)八月,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,不幸渡海溺水,惊悸而死。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,代表作品有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等;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,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,堪称一时之最,代表作品有《滕王阁序》等。 ...

王勃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夏旱亦已久,众惧非常灾。

茫茫大田中,赤风起炎埃。

()

世情日浇道情深,悔不林泉早脱簪。

一世简编胎后叶,百年香火奉先心。

()
弘历

追远钦神烈,匪遥展默思。每因羁庶政,又觉隔多时。

松柏守宫阙,星辰侍礼仪。鼎湖亲卜吉,昌瑞万年基。

()

谯角咿呜到枕边,边情似向曲中传。梅花三弄月将晚,榆塞一声霜满天。

织锦佳人应有恨,枕戈老将想无眠。争如二月春风市,卖酒楼头听管弦。

()

赵北燕南如掌平,定知台选寄长城。雅歌不废军中乐,缓带能令塞外清。

倾盖由来欣意气,著鞭从此想功名。灞池送目邯郸道,倚瑟空多惜别声。

()

烟煖池塘柳覆台,百花园里看花来。烧衣焰席三千树,破鼻醒愁一万杯。

不肯为歌随拍落,却因令舞带香回。山公仰尔延宾客,好傍春风次第开。

()